登入會員 重寄密碼 加入會員
部落廣場
︙☰
回上一頁
中國古代防疫和消毒隔離 高崎奏都 2010-05-05 13:14:05
我國有著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其中包括不少良好的衛生習慣。東漢劉熙《釋名》說: 井,清也;泉之清潔者也。為了保證飲水衛生,防止疫病的發生,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重視飲用井水的清潔了。春秋時所著的《管子》說: 杼井易水,所以去茲毒也。這說明,我國古代人民不僅注意飲用清潔的井水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同時還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淘除淤積,以保持井水的清潔不受污染。

雖說井水有從遠處地脈中來,有從近處江湖中來,這些都是比較潔淨的好井水,可是,隨著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加,溝渠中的生活污水常常容易滲到井水里去,為此,李時珍《本草綱目》說: 其城市近溝渠污水雜入(井中)者成鹼,用須煎滾,停一時,鹼澄乃用之。否則氣味俱惡,不堪入藥、食、茶、酒也。對於受環境污染水質低下的城市井水,李時珍指出一要煮沸,二要澄底,才能飲用。

說到煮沸,這是一種殺滅水中病菌的好辦法。早在宋人莊綽所著《雞肋篇》裡,就十分強調飲水必須煮沸消毒說: 縱細民在道路,亦必飲煎水。可見我們祖先為了防止傳染病,對飲水衛生有多重視了。

先民們不僅對於飲水衛生有著很高的要求,同時還十分注意飲食衛生。 《論語》有云: 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呂氏春秋》說: 臨飲食,必蠲潔。王充《論衡》也說: 蟲墮一器,酒棄不飲;鼠涉一筐,飯捐不食。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古人對於不潔和變質的食物,早就知道會引起疾病而將其拒之門外了。

有意味的是,除飲水、飲食衛生外,古人還把衛生防疫的觸角,探及環境衛生和空氣消毒上。

隨著城市的出現,解決城市公共排污的衛生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文獻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下水道的設置。自漢朝起,城裡又出現了公共廁所,這些設置對改善城市衛生環境,預防疫病流行,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又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當時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已經出現了以搬運垃圾、處理殘羹剩飯以及清除糞便等為職業的專業戶。這類個體勞動者的出現,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環境衛生的需求和重視。

關於民間防疫的風俗習慣也是多種多樣。 《荊楚歲時》說: 正旦,門前作煙火,逐疫。 《帝王歲時記勝》說: 五月五日,細切蒲根,拌以雄黃,曝而浸酒,飲餘則塗抹兒童面頰、耳鼻,並揮酒床帳間,以避毒蟲。

用雄黃酒塗兒童面頰耳鼻的防疫方法,說明雄黃有著較為強大的殺菌抑菌作用。與之類似的方法,早在晉朝《肘後方》中,葛洪就已經作過介紹。其書記載: 雄黃散闢溫氣方以塗五心、額上、鼻、人中及耳門。

為什麼要用雄黃酒或雄黃防疫呢?因為過了端午,天氣漸漸轉熱,較之寒冷的冬天,疫病發生的機會更多。用今天的話來說,疫病就是傳染病,為了對付這種可怕的傳染病,成書於隋朝的《諸病源候論》明確指出: 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藥及為法術以預防之。

預服藥是一種手段, 為法術又是另一種手段。我國古代,預防或驅除疫病的法術很多,如剔除其迷信諸術,我國16世紀發明的預防天花之疫的人痘接種術,就是一種對世界預防醫學有著重大貢獻的科學之術。

其術據《醫宗金鑑》記載,有旱苗法、水苗法等,而以旱苗法為好。水苗法是用棉花蘸上研細調濕後的病人痘痂末子,塞進被種者鼻孔,使之發生較輕痘症反應,從而達到對天花具有免疫作用的一種預防接種法。旱苗法則取痘症患者痘痂研細,然後用銀管吹進被種者鼻腔。其法比起水苗法來,安全可靠,反應更輕。

種痘術之外,《本草綱目》所載天行疫瘟,取初病人衣服,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的預防其他傳染病的方法,也屬於一種符合當今科學的預防免疫之法。

所謂消毒,就是殺滅傳染病的病菌。除了上面介紹的雄黃,人們在端午節熏燒蒼朮、白芷、艾葉以芳香辟穢的做法,也很有積極意義。科學研究證明,這種熏燒,對於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病菌,都有一定的殺滅或抑製作用。當然,對於傳染病人住過的屋子,用這種辦法熏燒消毒,就更具有積極意義了。

我國古代,切斷傳染源的消毒隔離之法,更是落實到了對於傳染病者的隔離看管上。秦朝法律規定,如果社會上發現有麻風病患者,一定要把患者集中到國家設立的癘所或癘遷所隔離,以防傳染其他的健康人。

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學,這是《漢書·平帝紀》記載得明明白白的,說明當時對於疾疫患者,曾經有過隔離起來治療的做法。

又據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記載: 餘又聞上黨有趙瞿者,病癩歷年,眾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及活,流棄之,後子孫轉相注易。其家乃齎糧將之,送置山穴中。這是由病者家屬把麻風病人送到深山隔離的例子。

晉朝之時,不僅民間對病癩者有隔離措施,而且朝廷對家中患有傳染病的朝臣,按照具體情況,也作出了類似於隔離的相應規定。 《晉書·王彪之傳》記載: 永和末(公元356年)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疾,百日不得入宮。

隋朝的隔離情況,《續高僧傳》卷二記載癘人坊說: 收養癘疾,男女別坊;四時供承,務令周給。可知這時的癘人坊,又有了男癘人坊和女癘人坊之別。

此後由唐宋而元明,到清朝嘉慶年間,朝廷還制定了海港檢疫制度,規定海船出海回國,先要派人查看,如果發現出痘患者,一定要等到痘瘡平復以後,才准入港。這種海港檢疫制度,無疑在我國傳染病隔離史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
回上一頁   328人說讚 讚一個   關聯: 仁醫   人氣:3324   回覆:0   編輯 關聯 刪除
留 言
暫無留言,歡迎留言.
留言
  • 請勿負面批評網友留言、藝人、長相。
  • 笑臉 笑臉2 YA 爆笑 笑到並軌 羨慕 冷靜 無感 竊喜 臉紅 疑問 冒冷汗 三條線 保密 驚訝 拋媚眼 失落 大哭 迷茫 生氣 敲打指責 睡著 滑稽 親親 慶祝
    貼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