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重寄密碼 加入會員
kyokaku首頁
︙☰
回上一頁
《花燃》第十三話:「コレラと爆弾」(霍亂和炸彈) 2015-03-29 21:00:45
◈剧情概要:(Episode Timeline:1858)

► 結婚不久的杉文(井上真央 飾)送久坂玄瑞(東出昌大 飾)到江戶去遊學,在寂寞之中也只能與久坂用書信來聯絡期待丈夫早日歸來,但是卻得不到久坂的回信。由松陰主持的松下村塾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塾生小野為八(星田英利 飾),小野在在長崎學了炮術,教導松陰(伊勢谷友介 飾)與塾生製作炸彈。

► 杉文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少女,少女的母親被外國人傳染了霍亂,正面臨死亡的威脅,而救助她的医生正是為八的父親山根文季(平田滿 飾),杉文對於面前不治之症的病人,無法給予任何的幫助而感到很無力。

► 另一方面在江戶,井伊直弼(高橋英樹 飾)就任幕府的大老,讓杉文等人的命運有了重大的改變。井伊壓制反對派的意見,在未取得朝廷的授權下就想跟美國締結友好通商條約,松陰等人對日本的外交感到危機而決定採取行動,杉文的丈夫久坂違反藩的命令向京都而去的消息傳到了杉文的耳中……。



[附註]
► 1858年日本曾爆發霍亂(cholera)大流行,當時是在1858年5月由於美國密西西比號軍艦停靠長崎,帶來霍亂弧菌,透過污染的食物、水和水產品傳染的急性腸病,一路向上蔓延到江戶,使得人們陷入在恐懼中。當時江戶是人口密集的世界第一大城市,疾病傳染迅速,從染上病發到死亡僅僅三天,當年八、九兩個月的大爆發,約造成3、4萬人的死亡。霍亂弧菌原是流行在印度和孟加拉一帶的風土病,由於歐洲西方列強的殖民政策,將它傳播到世界各地。

► 本集描述吉田松陰的一位學生:小野為八,因為曾在西方知識傳入的唯一門戶:長崎學過西方砲術,特別向松下村塾師生們介紹「地雷火」的爆弾,是採用電流來引爆,在本集末段還特別帶松陰到戶外去做了一場「地雷火實驗」,不過是採遠距離拍攝地雷火爆炸後,一團黑色火藥的濃煙升上天空的景象,很可惜製作單位沒有將「如何引爆」的細節拍出來!個人認為這集介紹「地雷火」的情節太過簡略,有很多疑點無法交代清楚,特別是如何「產生電流」這個在當時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因為1858年,西方對電的發現還在探索階段,而且是「靜電」發現在前,直流電和交流電還未能很方便的產生。

► 對於西方用苦味酸所製造出的新式砲彈,在1853~1856年歐洲克里米亞戰爭發揮出強大威力後,接著英法聯軍在1858年5月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繼續將苦味酸砲彈用在艦砲,將中國天津大沽口的砲台轟垮後,逼迫清廷簽訂「天津條約」。此鄰國重大事件應該有傳到日本,美國也用此「船堅砲利」強大火力的真實案例,威脅江戶的德川幕府,逼迫和他們簽訂開放通商港口的不平等條約,幕府面對西方砲口的威脅,深知本身的軍事武力無法對抗,只好乖乖就範,在1858年7月29日簽了《日美友好通货条约》,西方列強(荷、俄、英、法等國)也搭便車,很快地也和幕府簽了通商條約,史稱“安政五国条约”。

~~~~~~~~~~~~~~~~~~~~~~~~~~~~~~~~~
◈《專題》人類製造炸彈的歷史

► 人類近代史上第一場「現代化戰爭」是1853~1856年發生在歐洲的克里米亞戰爭,當時造成大量死傷的原因之一,除了新式膛線步槍(米尼步槍)外,就是砲彈不再只是一顆大鉛球而已,新式砲彈第一次被用在戰場上,其彈頭內裝上火藥和鐵碎片,在砲彈觸地時再引發一次爆炸,產生衝擊波、熱能、破片,造成範圍極廣的殺傷力。

► 人類自從將火藥大規模運用在戰爭上之後,冷兵器(刀劍、弓箭)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熱兵器的時代來臨。熱兵器與冷兵器的不同在於熱兵器不需要依靠人力來驅動。在冷兵器時代,理論上你的臂力越大,你就能使用射程越遠的弓箭。然而在熱兵器時代,一個6歲的孩子也能用AK-47把一打成年人打翻。

► 在熱兵器出現的早期,火藥燃速慢、殘渣多,而且受到潮濕就會失效。幸好隨著化學的發展,火藥擺脫了一磺二硝三木炭的手工作坊式製造方法,從威力有限的煙花,變成了性情剛烈的“炸藥”。1771年英國人P.沃爾夫率先合成了「苦味酸」(Picric acid)。這是一種黃色結晶體,最初是作為黃色染料使用,其後人們發現了苦味酸其實是一種相當猛烈的炸藥,從此之後老式火藥失寵。
[註] 苦味酸,化學名2,4,6-三硝基苯酚,字母縮寫TNP、PA是一種炸藥,名字由希臘語的πικρος(苦味)得來,味道很苦。純凈物室溫下為略帶黃色的結晶,難溶於四氯化碳,微溶於二硫化碳,溶於熱水、乙醇、乙醚,易溶於丙酮、苯等有機溶劑。它是苯酚的三硝基取代物,受硝基吸電子效應的影響而有很強的酸性。苦味酸發明於公元1771年,在發明之後近一個世紀時間裡,一直用作黃色染料。後因為爆炸事故,爆炸性質才被人們發現,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炸藥。基於它用做黃色染料的歷史和極強的染黃色能力,又被稱為黃色炸藥,曾廣泛用於裝填炮彈、航空炸彈、地雷、手榴彈等幾乎所有軍用彈藥。

► 到了1863年J.威爾勃蘭德發明梯恩梯(TNT),這是一種至今仍然在使用的軍用炸藥,它的化學成分為三硝基甲苯。TNT是威力很強而又相當安全的炸藥,即使被子彈擊穿一般也不會燃燒或起爆。它在20世紀初開始廣泛用於裝填各種彈藥和進行爆炸,徹底地取代了苦味酸。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前,TNT一直是綜合性能最好的炸藥,被稱為“炸藥之王 ”。如今計算爆炸威力就是以TNT當量(TNT equivalent)為標準。

► 雖然炸藥這個東西確實是`好玩意`,爆炸的過程中可以產生衝擊波、熱能、破片殺傷生物或者摧毀建築,但是在武器上來說炸藥僅僅是戰鬥部,直接用於摧毀或者殺傷目標。戰鬥部如果放在自家地上爆炸,除了能把倉庫管理員炸飛之外,沒什麼實際作用,要想讓它發揮威力就必須把這個戰鬥部放在希望它爆炸的地方。最初人們用炸藥代替金屬球做成了炮彈,利用火藥推進把炸藥拋射到遠處轟擊敵人,可是大炮投送的炸藥非常少。

► 一戰期間最大的巴黎大炮的彈頭才94公斤,殺傷半徑不過幾百米,但是伺候這門超級大炮卻需要上百人。直到飛機出現,炸藥的威力才真正體現出來。到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製的B-29型超級轟炸機,可以帶著9噸重的航空炸彈飛到幾千公里外去轟炸城市。共計距離和彈藥投射量都是巴黎大炮的上百倍,二戰時期無數軸心國的大城市被這種炸彈卡車炸成了廢渣。

► 二戰之後的轟炸機發展變得更迅猛,B-29轟炸機9噸的載彈量在當今這個時代不過是戰鬥轟炸機的水準。現在載彈量最強的轟炸機美國B-1B槍騎兵內置載彈量就達到了32噸,加上外挂的26噸總共可以帶著接近60噸的炸彈去執行任務,足足是B-29的6倍多。然而常規炸彈的單體重量比起二戰期間卻沒有明顯的變化,當年常用的250公斤、500 公斤、750公斤級的航空炸彈現在仍然是標準裝備。難道炸彈沒有發展嗎?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 二戰結束前美國搞出了原子彈,稍後蘇聯、法國、中國、英國也都有了這個玩意。原子彈的原理不同於炸藥,核裂變不在於體積的大小。一枚100公斤重的小型核彈一樣能發揮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噸TNT炸藥的威力。核大國之間真要是到了二戰期間那種互相摧毀對方城市的時刻,根本不需要什麼大號炸彈。只要幾枚核導彈就可以辦到了。要是對付一般的常規目標比如坦克集群、火車站、飛機場等等,幾百公斤的炸彈足矣。後來甚至研製出由幾百顆小型炸彈組成的集束炸彈,不求夠大但求夠多夠密,一下覆蓋幾個足球場大的範圍才好用。

► 隨著現代制導技術的發展,航空炸彈已經有了百步穿楊的本事。一座大樓如果要是精確計算爆炸位置的話幾百克TNT就能炸塌,根本不用那麼多炸藥。現在精密制導武器也能讓小炸彈發揮出大炸彈的摧毀能力,所以與其帶著一枚大傢伙攻擊單一目標,還不如多帶幾顆導彈多出點戰果,這樣飛行員獲獎升職還更快些。

► 戰爭永遠是武器的催化劑,隨著冷戰的結束,高科技局部戰爭頻頻爆發。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發現伊拉克軍隊的一些地下指揮中心,由於深入地下而且精心佈置了裝甲掩體,美軍現有的常規武器無法有效摧毀它,而打個局部戰爭就動用核武器的話又實在說不過去。

► 為此美軍開始研製大號常規炸彈對付這種`硬目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2003年試驗的`炸彈之母`。這種重達9450公斤的`巨型空中爆炸彈`在使用的時候只能用C-130運輸機投放,爆炸之後會產生類似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即便是距離爆心45公里外的人仍然能聽到爆炸產生的巨響。在伊拉克戰爭中曾經有報導美軍使用過這種武器。

~~~~~~~~~~~~~~~~~~~~~~~~~~~~~~~~~
◈【影片】

■《花燃ゆ》第13話 「コレラと爆弾」 - 15 03 29(無字幕版)

★ [MioMio彈幕網網站連結➜觀看完整版] http://www.miomio.tv/watch/cc182830/

■ War and Civilization - Episode 4: Gunpowder (History Documentary) 〔戰爭與文明 - 第4集:火藥(歷史紀錄片)〕



■ 第3週5話井伊直弼と不平等条約【CGS 倉山満】〔日本近現代史:井伊直弼和不平等条約的歷史解析〕
[註] 倉山‧満現年42歲,是日本憲政史家,目前在国士舘大学擔任講師,著有《総図解 よくわかる日本の近現代史》(2010年出版)。[CGS=Channel Grand Strategy,大戰略頻道,設於“YouTube頻道”的一個影音網站]


■ 第3週6話安政の大獄と桜田門外の変【CGS 倉山満】〔日本近現代史:安政大獄和桜田門外之変的歷史解析〕

[註]可選擇中文字幕,詳細請看下面「留言欄」的操作說明。
~~~~~~~~~~~~~~~~~~~~~~~~~~~~~~~~~
◈【MV音樂欣賞】

■【MAD】るろうに剣心2 実写劇場版 「京都大火編」 ~Rurouni Kenshin Kyoto Inferno~


■【MAD】るろうに剣心3 実写劇場版 「伝説の最後編」 ~Rurouni Kenshin The Legend Ends~


~~~~~~~~~~~~~~~~~~~~~~~~~~~~~~~~~
【參考資料】
日本幕府末期的大震撼!霍亂大流行

■ インドの風土病が世界各地に拡大!

安政5年(1858)、日本でコレラが大流行し、多くの人々の命を奪いました。

コレラは、コレラ菌が口を通して感染する病気で、元はインドのベンガル地方の風土病だったといわれています。欧州列強の植民地政策のなかで、世界各地に広まっていきました。日本では文政5年(1822)に西日本を中心にコレラが流行しますが、この際には江戸に入ることなく収束します。しかし、安政5年にコレラが再び流行。5月にアメリカの軍艦・ミシシッピ号により長崎から持ち込まれたコレラは、7月下旬には江戸まで達し、人々を恐怖に陥れます。そして、8月上旬には江戸全体から近郊地域まで急速に拡大し、同月中旬にはピークに達しました。

コレラによる江戸の死者数は、8月初旬から9月末までの2か月足らずで、3~4万人にも及んだ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

■ ころっと死ぬので「コロリ」

江戸時代の人たちは、オランダ商館の医師がコレラと発音したのを、そのままでは発音が難しかったため、「コロリ」と呼びました。発病してからわずか3日で亡くなることからも、そのような呼び名となったようです。漢字表記も当て字で、「虎狼狸」「虎狼痢」「虎列痢」などがあります。

コレラの治療は、安政4年(1857)にオランダ商館の医師・ポンペが伝授したキニーネ療法が多く行われました。しかし、ほとんど効果がなく、蘭方医・緒方洪庵が西洋の医学書の中から治療を抜粋して訳した『虎狼痢治準』という本を急きょ出版します。ですが、この本もコレラの原因がはっきりとは分からないなかで書かれており、残念ながら大きな効果は望めませんでした。


■ 頼れるのは神仏や迷信?

この危機的な状況に幕府は、コレラの大流行に歯止めをかけようと、予防法を一般に通達します。しかし、その内容は、お腹に木綿を巻いて暴飲暴食を慎み、消化に悪い物は食べないという、風邪(かぜ)の予防程度の内容に過ぎませんでした。もちろん、十分な効果はありません。

当時の人々は、神仏にすがったり、御札を貼って厄除けをするなど、西洋医学以外にも呪術や宗教に救いを求めました。きっと藁(わら)にもすがる思いだったのでしょう。「梅干を食べる」「かごを軒先に掲げる」「天狗のお面を飾る」など、現在の常識から考えると全く根拠の得られない迷信にも多くの人々がすがり、家族や友人の健康回復とコレラ流行の終焉を願った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回上一頁   117人說讚 讚一個   關聯: 花燃   人氣:1135   回覆:0   編輯 關聯 刪除
留 言
暫無留言,歡迎留言.
留言
  • 請勿負面批評網友留言、藝人、長相。
  • 笑臉 笑臉2 YA 爆笑 笑到並軌 羨慕 冷靜 無感 竊喜 臉紅 疑問 冒冷汗 三條線 保密 驚訝 拋媚眼 失落 大哭 迷茫 生氣 敲打指責 睡著 滑稽 親親 慶祝
    貼連結 |